区域案例

  • 常熟市[531]市民健康平台
  • 包头市「4321」医联体模式
  • 运城市120智慧云急救平台
  • 北京市围产转诊平台

医院案例

  •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
    总医院
  • 北部战区总医院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福建省立医院
  • 泰州市人民医院
  • 同煤集团总医院

常熟市「531」市民健康平台

常熟市「531」市民健康平台涵盖了五大专科中心(胸痛/卒中/创伤/高危孕产妇/新生儿)、三项筛查(高危孕产妇筛查/心脑血管疾病筛查/肿瘤筛查)、一个平台(智慧急救平台),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体制改革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30年)》、《 「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和《 「十三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按照「急病要急、慢病要准」的理念,增强对危害市民健康的主要重大疾病的专业预防和救治能力,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而制定的综合管理平台。

「531」市民健康平台在常熟市卫计委指导下,以120急救中心为总协调,以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常熟市中医院为核心建立了大急救区域协同救治网络,迅速促进了医院的学科建设、品牌建设、渠道建设和系统建设,系统初步运行以来,D2B、PCI、STEMI等各项急症关键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全市急救能力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医疗应急救援演练演练现场 医疗应急救援演练指挥中心

2018年12月28日, 应用「531」市民健康平台,常熟市大型活动踩踏事故医疗应急救援演练取得了圆满成功。

项目验收现场

2019年11月18日,常熟市「531」市民健康平台顺利通过验收。

包头市「4321」医联体模式

包头市中心医院根据「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医改要求,大胆创新为提升急危重症,以及常见病、慢性病等医疗服务能力,打造区域优质医疗品牌中心的「4321+扁鹊飞救」医联体模式,在夯实群众健康保障根基的同时也织密了分级诊疗工作网,目前已拥有28家成员单位。

「4321」即4个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外伤救治中心、高危孕产妇救治中心)、3个基地(消毒供应培训基地、医学影像检验基地、转化医学基地)、2个门诊(糖尿病专科门诊、高血压病专科门诊)和1个平台(信息化管理平台)。目前,由扁鹊飞救助力的网络平台已经吸纳包头市中心医院医联体所有成员单位,单位之间实现声像同步互联互通,现场抢救数据动态传输随时更新。

应用扁鹊飞救系统的包头市中心医急救指挥中心

医联体模式中的「4个中心」已经建立急救「绿色通道」,患者呼叫120后,患者的病历就通过急救电子病历系统传输到医院,医院为患者提前做好术前准备,患者到院后就可直接进入手术室抢救,做到患者未到、信息先到,为医院救治患者赢得时间,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

「4321+扁鹊飞救医联体模式应用探讨案例」荣获「专家推荐奖」

在2018年7月的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网络大会暨中外医疗信息网络技术和软件产品展览会(CHIMA 2018)上,「4321+扁鹊飞救医联体模式应用探讨案例」经医院互联网应用典型案例评审组推荐荣获「专家推荐奖」 。

运城市120智慧云急救平台

运城市120智慧云急救区域协同指挥调度平台是按照就近、安全、迅速、有效的原则,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作,科学规划,统一设置,建立起「一中心、6站点」的急救网络,是一个集计算机系统、有线系统、无线系统、网络技术和GPS卫星定位导航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设备为一体的现代化急救指挥系统,将中心城区及盐湖区周边全覆盖,将为市民医疗救助及大型突发事件提供快速高效的应对处置。

运城市120智慧云急救区域协同指挥调度平台启用仪式

运作模式

病人拨打120急救电话后,首先根据系统会显示病人具体位置信息,自动以就近原则推荐车辆,并在1分钟之内将急诊派车单发送到出车急救站平台,同时根据求救人描述的病情信息向求救人发送自救常识,以便求救人在救护人员到达之前实行有效自救。

出诊单位从接到出警信息到车辆出诊可以在3-5分钟之内完成,整个系统对每次出警效率都有一个完整的时间记录;在到达现场和急救过程中,系统能够将现场(转运途中的车内)音频、视频和心电监护数据传送到指挥中心系统平台。

遇到危重病人后可直接通过120指挥中心传送电子病历至协作系统的六大专科中心(胸痛/卒中/创伤/中毒/危重孕产妇/新生儿)。

北京市围产转诊平台

围产转诊平台是以信息技术构建的,用以实现母婴转运、诊疗的协同救治网络平台。通过实时共享母婴生命体征数据、转运诊疗过程的详细信息以及视频会诊功能,实现多方协同救治。旨在建立规范的转诊体系、提高转诊质量,同时对转诊救治案例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从而加强科研建设,改善管理措施,进一步提高对母婴的救治率。

主要作用

• 实现转诊信息在线发布
• 数据资源共享
• 人力、设备管理(如用户管理/车辆管理/医院科室管理等)
• 协同工作

由北京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转运学组主办的围产转诊项目启动会

北京市围产会员单位均位列其中,目前共80多家单位,不但包括北京市本地医院,同时涵盖如河北香河妇幼医院等周边地区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原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2011年成立中国首家胸痛中心,建立了中国首个成功运营的军民区域协同远程胸痛急救网作为国内胸痛中心的试点,我们根据美国胸痛中心国际认证的要求,结合当地和医院的特点,助力其建立了南部战区总医院胸痛中心模式。

南部战区总医院胸痛中心是以心血管内科和急诊科为核心组建的一支胸痛急救快速反应团队。胸痛急救需要调动和借助全院、社会及政府等资源,为此,医院专门成立了胸痛中心工作委员会,由一名副院长和医务部副主任分别担任正、副主任委员,负责协调医院内部和外部的各类资源。并设技术总监(负责中心的发展规范医疗决策和管理)和行政总监(负责中心的行政管理和院前队伍)各一名负责胸痛中心的实际运作。

该中心以与我们联合研发的扁鹊飞救®系统为技术支撑,建立了远程胸痛急救技术平台。中心为救护车和急救网点医院装备扁鹊飞救®远程传输系统,当患者到达急救网点医院或救护车后,可通过该系统将患者的十二导联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监测信息实时传输到胸痛中心和冠心病监护室(CCU),以及科室主任和胸痛中心总监的手机或电脑,做到了患者未到,信息先到。CCU值班医生或主任、胸痛中心技术总监可以随时提供远程诊断和救治的会诊意见,指导现场抢救。若患者需要进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如在时间窗内的STEMI或极高危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则在患者达到医院前启动导管室,并将术前准备工作提前到救护车上进行,当患者进入医院后将绕过急诊科和CCU直接进入导管室进行急诊介入治疗,从而大大缩短了患者进入医院大门到球囊扩张(Door-to-Balloon,简称D-to-B)的时间。若患者高度怀疑急性主动脉夹层或肺动脉栓塞,则在患者达到医院前启动CT室,当患者进入医院后将绕过急诊科,由救护车将患者直接送到CT室检查,大大节省了从患者呼救—转运—急诊科初步检查—会诊—确诊—救治的传统环节,赢得了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和急性肺动脉栓塞等患者发病后宝贵的救治时间。

南部战区总医院胸痛中心还通过扁鹊飞救®系统创立了“远程ICU”和“移动ICU”的新型医疗模式,并据此与周边地区50多家基层医院建立了急救物联网。对于基层医院急危重症患者,胸痛中心专家可以实现与现场医生共同监护,并进行远程诊断和指导抢救。远程ICU模式使得大医院专家能够不受时空限制地在早期参与基层医院的抢救,大大提高了基层医院的急危重症救治水平。对于必须转移到大医院救治的急危重症患者,将按照ICU标准配备救护车,各种生命支持系统如呼吸机、临时心脏起搏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等均装备在救护车上通过总医院专家的远程指导使得患者进入救护车就相当于进入了ICU。“远程ICU”和“移动ICU”模式的实践使大医院的优势技术力量在不离开自身工作岗位的情况下就可以随时为基层医院提供支持,从而彻底改变了现行的急救和医疗模式。该模式已经成为广东省医疗物联网示范项目并被广州市批准为医疗物联网重点实验室。

2012年8月20日,南部战区总医院胸痛中心顺利通过了美国胸痛中心(SCPC)认证检查,成为中国首批获得国际认证的国内两家胸痛中心之一。目前已经发展50多家网络医院,并通过美国中心协会认证。主持首届胸痛高峰论坛,累计获得 1000多万元科研经费。

作为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发源地,南部战区总医院胸痛中心目前为中国胸痛中心示范基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综合卒中中心。

北部战区总医院

为了适应临床工作需要,缩短发病至就诊时间,显著改善急性胸痛患者的预后,北部战区总医院(原沈阳军区总医院)紧跟国际医学前沿于2014年在辽宁省率先成立胸痛中心,由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韩雅玲院士任总监,联合了心内科、急诊科、心外科、呼吸内科、胸外科、检验科、放射科、麻醉科、介入科、信息科等多个学科的力量,完善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气胸等胸痛急症的绿色通道建设,保障危重胸痛患者获得及时有效的诊治,降低致死致残率。

胸痛中心不仅加强和完善院内绿色通道建设,还通过扁鹊飞救®系统与区域医院联合救治,基层医院患者转诊等方式,实现了院前院内患者救治的无缝对接,有效的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等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而且优化了患者的诊疗流程、降低了成本,在临床实践中减少了胸痛患者确诊时间及等待治疗时间,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及生存质量。2015年4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正式成为第四批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的单位。

在下一步工作中,胸痛中心还将与沈阳市急救中心进行更加全面合作,引入国内外先进理念,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策略与国际接轨,促进多学科优势整合,节省医疗资源,更好地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服务。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胸痛中心2014年引进了扁鹊飞救®系统等信息网络技术,该技术包括了蓝牙12导联实时心电传输系统、院前急救电子病历系统、急救时间管理系统、胸痛数据分析与挖掘系统,通过3G/4G和卫星传输技术,可实时传输心电图、血氧、血压等数据,实现了胸痛中心和救护车、急诊科之间信息的实时传输,做到了患者未到、信息先到,高危患者可直接启动急救绿色通道,争取救治时间,进一步降低了死亡率,此外还可以对远程急救现场进行诊疗指导,提高了基层医院的救治技术。

医院还利用扁鹊飞救®系统建立了胸痛患者的数据库,包括院前院内救治各个环节的时间点及救治过程,提现了整体救治,为质控和改进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建立患者档案、设立随访中心、随访门诊、定期安排随访不仅让患者在医院得到有效治疗,还注重患者的长期治疗,随时调整治疗方案,改善远期疗效。

该院于2014年7月通过了胸痛中心认证,成为京城首家接受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现场考核并通过认证的胸痛中心。

福建省立医院

福建省立医院急诊胸痛中心采取实体与虚拟相结合的组织形式,整合院前急救、急诊医学科、心血管内科、心脏介入导管室、冠心病重症监护室 (CCU)、影像医学科、信息管理中心远程会诊及120指挥调度中心等多学科资源共同对胸痛患者进行高效筛查、诊治,同时实现了自动化无纸化数据采集和实时质控。 2018年8月,医院通过了中国胸痛中心认证。目前卒中中心正在建设中。

特色与亮点

① 整合福州城区院前120调度信息、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至扁鹊飞救胸痛数据平台,有利于胸痛中心院前院内急救的一体化建设,及建立福州城区胸痛院前急救数据平台。
② 设立胸痛中心二线排班,当院前120一旦接警胸痛呼救电话,第一时间告知二线班主任实时跟进胸痛患者的院前及院内救治。
③ 在知情同意书中植入动画视频,增加患者对于疾病及有创操作的快速认识与了解,有效减少因谈话带来救治时间延迟,大大缩短胸痛患者的总缺血时间。
④ 将胸痛院前病历系统同院内His系统对接及建立常见高危胸痛的医嘱系统,便于院前急救医生实时记录,有利于会诊主任、介入医生及后续院内CCU医生及时了解患者院前的用药情况;院前医生及时了解患者入院后救治情况。
⑤ 在胸痛救护车中配备车载POCT,可在采血后15min左右检测肌钙蛋白T/D-二聚体结果。
⑥ 时间节点的自动采集和快速录入,实现和救治过程中医疗设备以及系统的对接采集医疗设备信息,患者的身份信息,医疗事件信息。方便医护人员使用,提高了效率。为胸痛中心建设过程中的实时质控打下了信息化支撑的基础,为胸痛中心建设的持续优化提供了数据分析支持。

泰州市人民医院

2014年9月10日,在泰州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中国地级市按照美国最新的V5标准建设的首家胸痛中心——泰州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正式成立并投入运营。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是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理念,也是泰州市胸痛中心的口号。胸痛中心成立之初就打造胸痛患者转运120分钟时间圈网络,形成了泰州市人民医院为中心的七家二级、三级医院区域性协同急救体系。

充分利用资源,不断强化中心辐射能力和地区影响力。泰州市市级院前急救总站坐落泰州市人民医院,距离胸痛中心仅20米,医院副院长担任法人代表,在行政、技术层面为全市范围内胸痛患者的转运提供了双重保障。

科技惠民,中心配备了扁鹊飞救®系统,不断完善远程传输系统及数据库系统,强化胸痛急救数据的采集、保存优化信息化架构和整体运作框架。中心成立以来,收治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数百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百例,急诊PCI数量增长迅速,占PCI总量的30%以上。

持续强化高效流程,胸痛中心的运行质态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医院多次通过质量分析会、典型病例分析会等方式,对流程及每个救治环节进行优化。多医院、多部门联合演练更是常态化。经过七个月的运行,与胸痛中心成立前比,患者D2B、首次心电图时间等关键质量控制指标趋势有明显改进,效率显著提供,抢救成功率大幅提升。

2015年4月7日,经中国胸痛中心委员会认证,成为江苏省首批通过认证的胸痛中心。

2015年12月17日,泰州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通过美国胸痛中心认证,成为我国首个通过美国胸痛中心最新V5标准认证的医院。

同煤集团总医院

山西省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始建于1949年,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全国工伤康复定点医院、国家矿山医疗救护省级分中心,国家卫生部首批“中国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救治”承担单位和首批“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全国优质护理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扁鹊飞救®系统于2014年9月开始助力其胸痛中心建设,2015年4月正式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委员会认证。

按照中国胸痛中心建设要求,同煤总医院成立了胸痛中心委员会,定期举行联合例会及质量分析、典型病例分析会,会议由胸痛中心主任委员或医疗总监主持,心内科、急诊科、120及网络医院及村医参加,解决胸痛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医院分批分次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并组织专家团队对基层网络医院进行培训教育,普及胸痛中心概念,教育胸痛中心相关人员。

组建了以心血管内科、急诊科为核心的一支胸痛快速反应团队;制订了更为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进行了高危胸痛患者如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流程的演练并进行了流程改进,使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流程更加合理规范。

引进扁鹊飞救®系统等成熟高端信息技术,完成了本院信息系统与扁鹊飞救®系统对接,实现了患者远程挂号功能及全院时钟统一,使胸痛患者得到更便捷、快速的救治;门球时间平均小于90分钟,达到了国际标准。建立了胸痛患者完整的数据库,为今后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此外,同煤总医院胸痛中心建设与医联体紧密结合形成了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建立了以总医院为中心医院周边10余家县、区医院为网络医院、乡卫生院村医为联系医生的区域性救治网络,服务人口共约300万。

通过胸痛中心建设还进一步完善了冠心病出院管理及随访、双向转诊制度及社区卫生院的电子健康档案管理。